Wednesday, October 19, 2016

因信稱義的福音:基督的福音,《加拉太書系列一》加 1:1-10

基督的福音
加拉太書一章一至十節
《加拉太書系列一》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16.10.23





引言

我剛回來,十六週的安息假期我去了香港七週、英國九週,這十六週的經歷可以用三個「家/加」字來形容:

1)第一個家是「離家」的「家」,我離開了生活了四十多年休士頓的家,這是在外面生活最長的一段時間,離家的目的是去靜修,大部時間都是一個人生活,很想家,也很掛念大家,回家真好,很渴慕回到福遍的大家庭,和大家一同敬拜神。

2)第二個加是「增加」的「加」,十六週的獨處使我收穫滿滿,經歷了神的愛,開始獨處的時候,不太習慣,甚至有些憂傷的情緒,最先聽見的是我自己最深處恐懼與害怕的聲音,之後慢慢體驗了聖靈裡的平安與喜樂,在英國劍橋八週,說話很少,吃得也不多,精神卻很好,靈裡也敏銳,聖靈的聲音好像音量增加了很多,感謝神也感謝教會給我這個機會長時間獨處,謝謝大家。

3)第三個加是「加拉太書」的加,這十六週加拉太書成為我的良伴,我天天讀、仔細去讀、默想經文對我的意義,我相信聖靈是透過神的話對我說話,改寫我生命的故事,奧古斯丁指出,聖經好像神的臉,我們讀經就像看著神,在英國劍橋,我在「天道之家」(Tyndale House)住了八週,那是全世界三大聖經研究中心之一,就在剑橋大學旁邊,學術的氣氛很濃厚,他們有一個非常全備的聖經圖書館,有最好的聖經工具書與解經書,「天道之家」在過去六十年的歷史中,出版了許多博士論文與解經的書籍,在圖書館我有一個書桌,讓我專心的去研讀加拉太書的信息。

加拉太書的信息是什麼?對我個人有什麼意義?對我們福遍屬靈的群體有什麼意義?對我們的社會群體有什麼意義?當年加拉太眾教會的情景和我們今天的情景有什麼相同與不同的地方?我寫了十幾萬字的筆記,也預備了十四篇的講章,在未來四個月中,和大家分享。

我們今天實在太需要加拉太書,加拉太書簡直是為我們特別寫的,我們實在可以改稱加拉太書為「寫給福遍中國教會的書」,我們如何理解加拉太書反映的問題及保羅提出來的教導,直接決定了我們如何以基督徒的身分思想和生活,所接受的是何種神學,所宣講的是何種信息,所實行的是何種生活的方式。

加拉太書的重要性從它多不勝數的註解及專題研究上可見一斑,加拉太書只有六章經文,共一百四十九節聖經,卻是新約最「多結果子」的經卷之一,從初期教父至今天,研究加拉太書的書藉與文章,簡直從來沒有停止過,過去三十年,又有一股新的浪潮,專門研究加拉太書,並大量出版研究加拉太書的書藉,單單是博士論文就有好幾十篇。我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好好去讀一讀加拉太書博大精深的真理。

今天是第一講,「基督的福音」,1:1-10



背景,1-2


「作使徒的保羅和一切與我同在的眾弟兄,寫信給加拉太的各教會。」(1:1-2)

明顯地,加拉太書是一封書信,原文開首第一個字:「保羅」指出信的作者,「寫信給加拉太的眾教會」(1:2),這是保羅唯一的書信是給一組的教會,加拉太眾教會包括保羅在第一次宣教旅程在南加拉太地區的彼西底的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和特庇這四個城市建立的教會,這四個城市由當時小亞細亞的主幹公路貫聯起來,彼此間的交通十分便利,保羅寫這一封信是辯道的目的,用的方法是修辭辯論的方法寫的,在加拉太眾教會傳閱,很可能是在教會聚會的時候,公讀出來,是一封公開的信,一次過從頭到尾誦讀,不像今天我們分章分節,分了十四段,一次只讀十幾節經文。

所以我們可以試試用口傳的方法去讀加拉太書,從頭到末了,一次地把它開聲公讀,去體會加拉太書的氣勢,這是讀加拉太書應有的方法。


加拉太書應該是聖經保羅十三封信中最早的一封,約在公元四十八至四十九年之間寫成,耶穌升天之後約二十年,比四福音與使徒行傳成文還早。

今天是第一講,1:3-10,共分三點。



一、我們相信並傳揚基督的福音,3-9
(The Gospel we believe and proclaim is the good news of Christ, 1:3-9)



第三至五節是問安的話:「願恩惠、平安從父神與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基督照我們父神的旨意,為我們的罪捨己,要救我們脫離這罪惡的世代。但願榮耀歸於神,直到永永遠遠。阿們!」(1:3-5)在問安的說話之中,保羅已經立刻點題,他的心很急,沒幾句話,他就立刻說出了他寫信的中心:福音的本意是什麼,而第四節就是加拉太書的主題:福音!

福音是什麽?福音是「基督按照父神的旨意,為我們的的罪捨己!要救我們脫離這罪惡的世代。」(1:4)這是加拉太書第一段我們要背誦的經文,整本加拉太書我們選了十四段經文希望我們大家一起將這十四段經文都背下來,我深深相信若果我們將這些經文背下來放在心中,我們將會是不一樣的基督徒,福遍教會將會是不一樣的教會,我們將這些經文印成咭片,放在外面,請大家自己去拿。


「基督照我們父神的旨意,為我們的罪捨己,要救我們脫離這罪惡的世代!」福音是什麽?



1)福音就是基督, 第七節更直接說:福音是「基督的福音」,福音(Good news)這個好消息就是基督,是關於基督的好消息,這關於基督的好消息就是祂照父神的旨意,為我們的罪捨了自己!

2)福音的好消息是關於歷史上發生的一件事:二千年前,基督降生,為我們的罪釘在十字架上,捨了自己的生命,神叫祂從死裡復活過來(1:1),這件二千年前歷史上發生的事件,是照神的旨意發生的,是基督為救贖我們的罪將自己給了我們,目的是要救我們脫離這罪惡的世代!這就是關於基督的好消息,這改變了人類命運的事,我們可以稱為「基督事件」(Christ-event)。所以十字架可以說是基督事件的簡寫,代表了福音--這有關基督的好消息,詩人說:「十字架、十字架,永遠是我的榮耀!」指的就是這福音的好消息,這歷史上最偉大的事,基督降世,為我們的罪釘死在十字架上,這件事,永遠是我的榮耀。

保羅說:我已然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他指的這是基督為他的罪釘死在十字架上,這件事徹底的改變了他的一生,當他接受這福音的時候,他整個人生都變了,以前的保羅已經不存在了,因為基督死在十字架上,神叫他從死裡復活過來,而保羅藉著信與基督聯合,在他的死與復活上與基督認同,領受了聖靈,基督藉聖靈在他裡面活著,開始了在聖靈裡的新生活。(你們不用担心!這是加拉太書的主題,以後會重複解釋很多次!)

3)以十字架為代表的基督的福音,目的是救贖我們脫離這罪惡的世代,十字架開始了一個全新的世代:信的時代、在基督裡在聖靈裡的時代,這好消息是基督捨身在十架上這歷史的事實開始,宣告現在新的時代已經來臨,現在這個已然與未然的世代,將來要完全的來臨,神要住在人的中間直到永遠!


這是我們相信與傳揚的福音!今天若有人問你:「福音是什麼?」根據加拉太書,福音是指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的罪捨了自己,要救我們脫離現今罪惡的世代,這就是福音!

保羅寫信給加拉太的信徒,說:「我希奇你們這麼快離開那藉著基督之恩召你們的,去從別的福音。那並不是福音,不過有些人攪擾你們,要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6-7)



「我感到惊奇」,保羅不明白加拉太信徒怎麼可以離棄福音而轉向不是福音的「福音」,惊奇中帶著「困惑不安」(四 20)的心情,為他們「担心」(四 11),保羅的信沒兩、三句就表達驚訝、失望與責備,保羅是個有情的人。

保羅的話也可以直接是說我們,今天我們相信與傳揚的福音很多時候已經不是基督的「福音」,我們相信與傳揚的是成功的福音,不再是「十字架」的福音,我們相信的是「我的福音」,有關於我的福音,不是「基督的福音」,有關基督的福音。

保羅說:「無論是我們,是天上來的使者,若傳福音給你們,與我們所傳給你們的不同,他就應當被咒詛。我們已經說了,現在又說,(同一節經文重複兩次),若有人傳福音給你們,與你們所領受的不同,他就應當被咒詛。」(8-9)用的是非常強烈的字:傳不同的福音、變質的福音,是該受咒詛的事!


保羅在第一次宣教旅程中建立加拉太的教會(公元 47-48),他們信主之後,一年不到,保羅寫這加拉太書(公元 48),從信主接受福音到離開福音,相隔的時候非常短。

為什麼保羅那麼緊張?為什麼他那麽上心?加拉太眾教會究竟出了什麼問題?第七節說:「有些人攪擾你們,要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這些攪擾加拉太眾教會的人是什麼人?胆子為什麼那麽大?把基督的福音都改了?了解加拉太眾教會遇上的問題對明白加拉太書是非常重要的,可是這並不是很容易的事!


當年發生的事是立體的,文字描寫當年的事件卻是平面的,我們首先要從平面的文字重塑當年立體的事件,這已經是不容易的事情,況且書信只是單方面的獨白,沒有上下文的情景是很容易產生誤解。

試想一想,若兩個人在辯論或吵架,如上週總統競選的辯論,我們只有一方的辯詞,完全沒有另一方說的話、立場、論點,我們如何知道他們為什麼爭吵?甚至如何明白單方面的辯詞是在說什麼?這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是不是?

加拉太書是三方面的對話:1)保羅;2)加拉太的信徒;3)攪擾者。今天我們只有保羅留下的信,其他兩方面的論點,已經失傳了,要了解保羅的話,必需知道他說的話之上下文,不然很容易產生誤解。



一九八七年英國一位專門研究加拉太書的學者,巴其(John M. Barclay)寫了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鏡裡反讀」(Mirror-Reading a Polemical Letter: Galatians as a Test Case, JSNT 31, 1987),提出用照鏡子的方法去把當年加拉太眾教會的情景,把擾攪者的影子找出來,巴其提出七個原則,像今天 3-D 印刷一樣,從兩個維度的平面推廣成為三個維度立體的空間,他研究的結果,受到絕大部分的學者認同,他說:


我們可以肯定的是:1)這些攪擾者是基督徒,最低限度,他們和你、我一樣,都說相信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相信耶穌死而復活,是神差來的彌賽亞救贖主。

2)他們大部分是猶太人,曾是虔誠的猶太教徒,信奉摩西的律法,他們不單只一個人,在初期教會是相當普遍,在耶路撒冷、安提阿都有類似想法的猶太派基督徒,他們也來到了加拉太眾教會。

最近這四十年來,新約研究幾乎完全集中在研究第一世紀猶太人在第二聖殿建立後的生活與思想,教會初期的信徒絕大部分是猶太人,信主的猶太人「數以萬計」(使廿一 20,《新譯》),他們全部都是對律法熱心的人,保羅的那些外邦人信徒可說是屬於常態以外。(參 Lancaster's 《加拉太書導讀--猶太背景蹊徑》,22-23 頁)

3)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對外邦人信徒採取嚴格要求的態度,要他們受割禮守律法,要他們歸化為猶太人,認為這是信徒成為神的子民必備的條件。

4)他們挑戰保羅使徒的身分,認為保羅傳的福音並不完全,說保羅為了討好外邦的信徒,說信耶穌就夠了,不用受割禮,不用守摩西的律法。這些攪擾者熟識舊約的經文,引經據典,引用創世記有關亞伯拉罕的經文去証明他們的觀點,堅持他們是有聖經的根據的。

5)他們的論點很受歡迎,加拉太的信徒很快就跟隨了他們,至於為什麼他們會那麼受歡迎?為什麼加拉太的信徒願意跟隨他們?受割禮守律法,我才不要!但為什麼他們卻樂意聽從這些攪擾者的想法?以後我們繼續讀下去,就會明白!


保羅知道後,趕快寫了這一封信給加拉太眾教會的信徒,信中用第二人稱「你們」去稱呼加拉太的信徒,卻用第三人稱「他們」去稱這些猶太派的基督徒,英文用 Judaizers 這個字去代表這一群要勉強外邦信徒受割禮守律法猶太教背景的猶太信徒,中文我們用馮蔭坤先生的翻譯:「猶太派基督徒!」這是加拉太書中「他們」指的人!

我們下一個問題要問的是:今天我們的「他們」是誰?當年的情景和我們今天面對的問題有什麼關係?今天我們沒有猶太教的背景,也不受割禮,甚至認為這是自殘的做法,我們也不守摩西的律法,什麽潔淨與不潔淨的食物,和我們沒相干,我們中國人什麼都吃,只要是好吃才是最重要,也不守猶太人的節期,逾越節我們照常上班工作,甚至根本不知道那一天是逾越節或住栅節,你們知道嗎?加拉太書針對的猶太派信徒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首先,我請我們當中代表猶太派信徒的人站起來!(安排前面左邊幾個人站起來,手拿著標語:「猶太派基督徒(Judaisers)」、「守律法、靠行為」、「受割禮、立標記」、「信耶穌、重表現」、「靠耶穌、也靠自己」... ),我們請他們吶喊一下!表現他們的威風!以後我們說到他們猶太派基督徒的時候,都想想左邊這個位置是他們經常坐的位置!

其實,這些猶太派基督徒的想法,就是我們大部分人的想法,「他們」就是我們!

北美華人信徒,為了追求更優越的生活,而進入教會,求福避禍的心態極重,以建立美滿的家庭舒服的生活為願景,從小我們就學會了依靠自己的努力與拼搏去出人頭地,從讀書、工作、結婚生子,都是靠自己,我們習慣了靠自己,甚至唯一懂的生活方法就是靠自己,若稍有成就(在福遍我們那一個不是有些成就的人),容易自義與自滿,聽了福音,信靠耶穌,可能是第一次經歷了恩典,那白白不相配的救恩,我們很快樂,可是沒兩天,我們又回去了靠自己的生活習慣,信耶穌,加上自己的努力,注重表現,注重行為,行為使我們有充實的感覺,今天我做了件好事,我感覺很好,今天我做不好,我感覺很糟糕!屬靈生活追求經歷、感覺,我們這樣要求自己,也同樣的這樣去看別人,要求別人和我們一樣,而我們看的都是表面的行為!我們要求的主要也是表面的行為!

若非遇上極大的打擊或痛苦,不容易有突破。在基督裡因信稱義與在聖靈裡的生活並不是沒有聽過,卻是知易行難,停留在知識討論的層面,很難有實際的體驗。

教會的層面,華人教會追求成功,在多元文化、多種語言、跨代之張力下求存,常常在人事與人際關係上產生衝突危機,教會中能人、強人不少,使合一與彼此相愛更難實踐。教會面對最嚴峻的挑戰第一是個人方面,如何屬靈生命成長突破? 第二、群體方面,我們的下一代可不跟我們來這一套,他們挑戰我們假冒為善,說的卻做不到,他們不喜歡我們搞宗教,外面的一套又一套宗教的衣服,他們希望在我們身上找到福音的實體,當他們找不到的時候,我們在忙碌地去搞各種能給我們滿足感的活動,我們的下一代卻失望地離開教會,我看見的不單只是福遍面臨的情況,在世界各地的華人教會面對是同一個根本的問題:加拉太書的問題?相信了耶穌,卻回去靠行為、守律法,不單只自己去做,也要求別人去做,說這是得神的賜福唯一的方法,過好日子必需靠行為,離開了基督的福音,去從了別的福音。

當我開始在劍橋長時間獨處的時候,我沒有什麼事情做,每天讀讀聖經,做點禱告,就沒什麼事情去做,我開始很不習慣,我沒有任何的成就感,不用講道了,不用開會了,不用做飯了,不用幹活了,想去洗碗也沒有幾個碗去洗,那個一事無成的感覺,糟透了!甚至講話也不用了,當這些外表的東西拿走的時候,我活著是靠什麼?我生命的意義從那裡來?我的喜樂,我的安慰從何而來?

基督的福音,救我們脫離了這種靠自己、靠自己提供意義的世代,帶領我們進入了「信的時代」,十字架上基督捨了自己這驚天動地救恩歷史上的大事,彻底改變了我的願景,改變了我需要靠自己守律法的生命,對我來說,我這種靠自己的生活方式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對這種靠己的生活方式想法,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了。

保羅惊奇為什麼我們那麽快離開了那藉「基督之恩」召我們的,去從別的福音,那不是福音!靠自已,守行為,那不是基督的福音!信耶穌是為了追求物質更優越的生活,這不是福音!信耶穌是了活得更長,追求永遠健康,這不是基督的福音!追求美滿夫妻的生活,兒女成材,這不是基督的福音!追求外表成功的人生,這不是基督的福音!有人把福音更改了!

靠自己追求滿足的感覺的律法時代已經過了,靠著十字架信的時代已經來臨了!這個新的時代是不靠自已的功德,憑著基督之恩,藉著信,在基督裡另立一個新的身分,得神兒子的名分,神因為基督,藉著信已經完全的接納了我,我是神的愛子,我並不需要靠表現去得神的應許,我是神的兒子!神的的後嗣,可以承受神為我預備的產業,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靠我的功德或我的行為,而是藉著十字架已經是我的!而成為神兒子每天的體驗是在聖靈裡經歷能活出來的。

這是基督的福音!再簡單一點地說,基督的福音是藉著相信耶穌在十架上為我的罪捨了自己,我就得了神兒子的名分,然後我活出在聖靈裡這兒子的生活!

而這些攪擾者說:相信耶穌和祂的十字架,卻靠割禮歸化成為猶太人,努力作義人,活出像個基督徒的樣子,才是配得是神的兒子!可是這不是基督的福音!

福音是基督的福音,指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的罪捨了自己,這二千年前發生的歷史事件,要救我們脫離現今邪惡的世代,這就是福音!

我們相信並傳揚是基督的福音;我們藉著基督的恩蒙召跟隨了這福音。




二、我們藉基督的恩蒙召跟隨了福音,6
(God called us to the Gospel in the grace of Christ, 1:6)


第六節說:這福音是憑恩藉信,「藉著基督之恩」臨到我們的。



第一、「基督之恩」(the grace of Christ)可以包括媒介(means)的意思,這福音是經過基督的恩典給我們的,基督的恩是福音的臨到我們的媒介;也可以是地域性(sphere)的意思,這福音是在基督恩典的範圍裡給我們的,這樣可以譯為福音是「在基督裡」賜給我們的,兩個意思都有。

第二、基督的「恩」或「恩典」(grace)這名詞可以譯為「禮物」(gift),基督的禮物(Christ's gift),基督的給予,在第四節我希望大家背下來的經文,基督為我們的罪「捨了自己」,「捨了」(give)是「恩」(gift)的動詞,基督的給予是他捨了自己,將祂自己給我們的禮物,換句話說,「基督的恩」與「基督為我們的罪捨了自己」是同一件事,一個是名詞,一個是動詞!指的是十字架所成就的救贖。

所以什麽是基督之恩?憑恩藉信得神兒子的名分的「憑恩」是什麽意思?這恩是指基督的十字架,祂在十字架上捨了自己,開了救贖之門,這是神給我們最大的禮物、最重要的給予,十字架,十字架,我若有所誇,只能誇主的十字架,這一切的恩典都是因為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的罪捨了自己。

第三、恩典的意義深而廣,在加拉太書裡最少有六種恩典完美的表現,我們慢慢說,以後再詳說,今天只稍微提下一其中一方面其中的一小點:基督的恩對領受恩典的人之影響或結果,保羅在一開始引言就提到了基督之恩對我們其中的一種應有的結果:使我們甘心情願成為基督的奴僕。




三、我們因福音得自由卻甘心成為基督的奴隸,10
(The Gospel sets us free to become the slave of Christ, 1:10)


「我現在是要得人的心呢?還是要得神的心呢?我豈是討人的喜歡嗎?若仍舊討人的喜歡,我就不是基督的僕人了。」(10)



第 10 節有「因為」的連接詞,中文聖經沒有把它譯出來。保羅在上文用了這麽激烈的話,為保衛基督交托的福音,他與猶太派基督徒爭辯,甚至咒詛他們,「因為」他一心一意作基督的僕人,用不著討人的歡喜,第十節五句中重複了「不討人喜歡」三次。

討人歡喜常是我們做事的動機,我常因為人喜歡而做了很多東西,我們喜歡別人喜歡我們,而基督的福音卻有一種奇妙的能力,使我們這領受基督之恩的人,改變成為討神歡喜比討人歡喜更重要,保羅用了一個很特別的詞,「基督的僕人」原文是「基督的奴隸」(a bond servant of Christ),與自主的自由人相對,根據上下文的意思,表達的是保羅對基督的謙恭順服及完全效忠,完全倚賴、喪失自主權,全然屬於只一個主人之意識,全心要取悅於基督,這是保羅唯一的關注,對福音的信息作管家式的忠誠,

這份的忠誠對任何人,甚至天使,也不給面子,第八節說:「無諭是誰,包括天上來的使者,若傳福音給你們,與我們所傳給你們的不同,他就應當被咒詛。」第九節再重複一次,你可想像這一幅的圖畫:如果今天講道的時候,有天使從天上降臨,說:不要聽他說,人要靠表現,靠功德才能成為神的子民,得神的喜悅,得神所賜的福,你會有什麼反應?這是天使啊!會飛的靈體,若是保羅的話,他會走過去,揪著天使,掐住他的喉嚨,要他閉嘴,並咒駡他可咒可詛!這是基督的奴隸的反應!對基督與基督的福音完全的忠誠!

基督的恩召了我們,這是「恩典」的果效,得這「恩典」的人,恩典使他改變,使他對基督的託付至死忠心,成為基督的奴隸,你可能說:像保羅這樣的人真的很少,大部分的基督徒蒙了恩都不是這樣的,這不是你蒙的恩與保羅蒙的恩不同,只是你還沒有明白十字架的愛、你對基督的恩還只是一知半解,或者你根本還沒有接受這「恩」,你還是在靠自己,靠行為!

第一節與第十節首尾呼應,平行交叉排列,包含一個奴僕的隠喻。
「作使徒的保羅(不是由於人,也不是藉著人,乃是藉著耶穌基督,與叫他從死裡復活的父神)。」(1)與「我現在是要得人的心呢?還是要得神的心呢?我豈是討人的喜歡嗎?若仍舊討人的喜歡,我就不是基督的僕人了。」(10)對照。


使徒、人、神、基督(1)
人、基督、神、奴僕(10)

「使徒」與「奴僕」,一個在頭、一個在尾,彼此呼應,作使徒的保羅,狹義來說,使徒是見過復活的耶穌,為基督的復活作見證,有特別使徒的權柄,有從神來的差遣,但對作使徒的保羅來說,作使徒就是只不過是作基督的奴隸,為基督的福音作見證。

第一與第十節兩節的經文包含了奴隸的隠喻,來自舊約,申十五 16-17 說一個得了自由的奴僕,「他若對你說:『我不願意離開你』,是因他愛你和你的家,且因在你那裡很好,」在心甘情願的情況之下,自由的奴僕可以成為蓄奴,因他愛主人和主人的家。在希腊羅馬(希羅)的世界中,這情況更為普遍,這些蓄奴甚至成為管家,得主人的信任,羅馬社會亦以這種關係形容神與人的關係。以色列人在埃及為奴,得神的救贖,得自由,卻心甘情願成為神的僕人。

保羅在這裡表達的他是基督的奴僕是自願的,不是奴隸式被強迫地臣服主人,他對主的忠誠是充滿愛的,是基督捨己的愛激勵他,他稱呼耶穌為主是充滿了感情,對基督交托的召命的忠誠,是因為這種主僕愛的關係,他傳這「憑恩、藉信、在基督裡因信稱義」的福音,是他的主人交托給他的,他傳不用守割禮不依靠律法之工的福音給外邦的信徒,不是要討人的歡喜,這福音是從神來的,保羅作使徒的權柄是從他的主人而來,保羅對主人的忠誠,唯一的關注是要得主人的心,這奴僕的忠誠是保羅的修辭中的自白的( ethos)論證,為他以下用自己的故事為福音辯證而鋪路。

在今天的世代中,我們崇尚自由自主,人的價值轉內向,我決定我的價值、我的取向,我是我的主人、我唯一的主人是我!(I am my own boss and the only boss.),是什麼使一個自由的人,願意放下自己,甘心情願成為奴僕,一生一世服事主人,忠於主人的交托?甚至用他自己的生命來為基督與福音來辯護?

今天我們抱著求福避禍的心態來教會,為兒女來生活,什麼的力量能改變一個人自願放下這一切,甘心情願成為基督的奴僕?

加拉太書以恩典開始(1:6),又以恩典結束(6:18),若不是基督的恩,又有什麽能使人跟隨主?若不是十字架的愛,又有什麽能使人甘心放下一切作主的奴僕?

我在安息獨處的時候,這些話一遍又一遍的對我的心說話,我信了基督的福音,領受了基督的恩,我願意成為基督的奴隸嗎?

我翻開邊雲波弟兄一九四八年寫的「獻給無名的傳道者--我的弟兄」,他這樣說:


是自己的手甘心放下世上的享受;
是自己的腳甘心到苦難的道路上來奔走!』
「選中」這條不自由的道路並非出於無奈,相反地卻正是大膽地使用了自己的「自由」!
所以,寧肯叫淚水一行行地向內心湧流,
遙望著各各他的山頂,就是至死──
也絕不退後!

這奉獻是甘心的,是用自己的自由去選擇不自由的道路,對十字架的基督至死忠心,絕不退後!

這是信了十字架基督的福音,明白基督之恩的人,使用了得來的自由,甘心成了基督的奴僕。我們常常說基督的救恩是白白的,是真的,我們得蒙救贖是憑恩藉著信,沒有先設的條件,但這並不等於福音是廉價的,是我們可以隨所欲為的恩典,基督完美白白的禮物是能達到禮物送給我們的目的(a perfect gift is figured as that which fully achieves what it was designed to do.),基督的恩能完全改變我們,其中一點的改變,是讓我們甘心成為基督的僕人。


我在劍橋的時候,在劍橋大學的圖書館默想,回想一百三十年前,七位劍橋大學的高材生,他們是英國最優秀天之驕子,他們是最優秀的運動員,大部分是貴族出身,富二代,年輕,都是二十歲出頭,卻選擇去中國最落後的內地傳福音,都成為內地會的宣教士,被稱為劍橋七傑,福音改變了他們,也透過他們改變了當時英國的社會,因為他們甘心的選擇,感動了許多年青人,跟隨他們的腳踪,成為宣教士,內地會宣教士的人數十五年之內,激增了五、六倍,從 1895 年一百六十三個內地會宣教士,增加至 1900 年的九百人,佔了當時宣教士人數的三分之一。這是基督的恩改變人的能力,改變個人、改變一個群體、更改變了整個社會!

劍橋七傑其中一個,施達德(Charles T. Studd)(1860-1931),是個很有錢的富二代,又是有名的板球手,父親過世了,他父親所有的都是他的,有人問他:你犧牲那麽多去中國宣教,過著最清貧的生活,值得嗎?他說了一句名言:「當我想到耶穌基督為我死在十字架上,我為他放棄了一切,我放下一切,又有什麽困難呢?」我把他這一句話寫在我的日記上,我信了基督的福音,經歷了基督十字架的恩,這恩典要使我甘心成了基督的奴僕!我願意!

施達德廿八歲在中國天津與一位宣教士姊妹結婚,結婚的時候,他將一切變賣,效法耶穌對少年的官的教導,放下一切,表明他們跟隨主的決心。

基督的福音就是基督的恩,基督的恩改變了我,使我甘心成為基督的僕人。

你呢?

(行動指南)


回去把加拉太書好好的讀一遍,為自己作一個禱告,求神使你明白基督的福音和基督之恩的真義,將自己獻上甘心作基督的奴僕。更把加拉太書第一章第四節,背下來,反覆思想,你將會是不一樣的基督徒。

禱告

阿爸父!能稱你為阿爸父真好!因為基督照你的旨意,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的罪捨了自己,我們得成為你的兒女,真好!感謝天父,感謝耶穌!求聖靈把福音的真義變為我們生活的經歷,聖靈的風﹗求你在吹,使我們能活出基督的福音,感受基督的恩,讓我們甘心選擇成為基督的奴僕!奉主的名禱告,阿門。







討論問題

1. 請用自己的話,重述加拉太的教會面對的問題是什麼?與我們今天面對的問題有何關係?那些攪擾者是誰?為什麼保羅那麼緊張?言詞為什麼那麽強烈?
2. 基督的福音是什麼?與你相信與傳揚的福音有沒有不同?為什麼?
3. 基督的福音與十字架有何關係?
4. 根據加拉太書,基督的恩指的是什麽?為什麼這恩典不是廉價的?
5. 基督的恩對你有何意義?對保羅有何意義?為什麼他因此甘心選擇成為基督的奴僕?
6. 我們因基督之恩而得自由,這自由是什麼的自由?你如何使用這自由?
7. 請背誦加拉太書一章四節。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 經文重要詞彙

基督的恩(the grace of Christ)(1:6)
基督的福音(the good news of Christ)(1:7)
基督的奴隸(the slave of Christ)(1:10)

加上經文的動詞,產生以下初步講道的大綱:

一、藉基督的恩蒙召(We are called in the grace of Christ)(1:6)-- 福音的不協調性(Incongruity)
二、傳揚基督的福音(We are to proclaim the Gospel of Christ)(1:7-9)-- 福音的奇異性(Singularity)
三、成為基督的奴隸(We become the slave of Christ)(1:10)-- 福音的功效性(Efficacy)

為了增加講章的邏輯性,我把第二點改成第一點,加上聽眾的情景,產生了以下講道的大綱:

一、我們相信並傳揚基督的福音(The Gospel we believe and proclaim is the good news of Christ)(1:3-9)
二、我們藉基督的恩蒙召跟隨了福音(God called us to the Gospel in the grace of Christ)(1:6)
三、我們因福音得自由卻甘心成為基督的奴隸(The Gospel sets us free to become the slave of Christ)(1:10)

講章的中心思想:基督的福音是有關基督的好消息,十字架上基督的恩,使我們甘心成為基督的奴隸。

主題:基督的福音
補語:
1. (發展性問題一 DQ1: What is it?)基督的福音是有關基督的好消息。
2. (發展性問題二 DQ2: How?)這好消息完全是神賜人不相配的恩典。
3. (發展性問題三 DQ3: So what?)我們因福音得自由使我們甘心成為基督的奴隸。

行動指南:

1. 回去把加拉太書好好的讀一遍
2. 為自己作一個禱告,求神使你明白基督的福音和基督之恩的真義
3. 更把加拉太書第一章第四節,背下來,反覆思想


修辭技巧:

1. 講道思想(preaching idea),這是不斷重複的句子,加強聽眾的印象,容易記憶:

我們藉基督的恩蒙召,甘心成為基督的奴隸

2. 講道實物教材:做幾個牌子,寫上擾亂者的口號、身分、名稱,請坐在左上角的會眾幾個人為代表,說到他們請他們舉牌子。

猶太派基督徒(Judaisers)
「守律法、靠行為」
「受割禮、立標記」
「信耶穌、重表現」
「靠耶穌、也靠自己」

3. 自我反醒,與聽眾認同,先把真理應用在自己的身上,再推廣至聽眾。


參考資料

1. 曾思瀚,《脫胎換骨得自由──從加拉太書探討基督徒作為神兒子的身份》(英文版 “From Slaves to Sons:A New Rhetorical Analysis on Paul’s Slave Metaphors in His Letter to the Galatians”,由美國出版社出版)
2. 馮蔭坤,《加拉太書註釋》卷上,校園書房,2008.
3. John Barclay. Mirror-Reading a Polemical Letter: Galatians as a Test Case. JSNT 31(1987), 73-93.
4. John Barclay. Paul and the Gift. Eerdman, 2015.
5. 邊雲波,《獻給無名的傳道者--我的弟兄》,1948.
6. 蒲樂克,《劍橋七傑》,校園書房,1995.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